西洋情人節詩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西洋情人節詩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夏志清,夏濟安寫的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五(1962-1965)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納西瑟斯的祝福以自戀為名的愛意悉聽3位名人的「羅曼死」也說明:2月14日西洋情人節才過去沒多久,緊接著3月14日白色情人節即將到來。這個單戀者焦急如何表達心意、情侶們忙著準備能滿足另一半喜好的禮物的 ...

東海大學 中國文學系 陳俊啟所指導 劉雪真的 依違於古今中外之間--林紓譯/著言情小說研究 (2011),提出西洋情人節詩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林紓、林譯小說、言情小說、現代性、浪漫愛、言情論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林慶勳所指導 陳宜青的 《天河配》詞彙研究 (2000),提出因為有 台灣農業文化現象、句法、詞義場、台灣閩南語詞彙、歌仔戲劇本、田野調查、小倩歌仔戲團、林義成先生、黃金建團長的重點而找出了 西洋情人節詩詞的解答。

最後網站原來元宵節也是情人節?!長知識了 - 愛料理生活誌則補充:2月14日是西洋情人節,有男、女朋友或老公、老婆的人,會如何跟相愛的另 ... 了相識相處的機會,戀人們也會在元宵節相約幽會談情,宋朝歐陽修的詩詞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西洋情人節詩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五(1962-1965)

為了解決西洋情人節詩詞的問題,作者夏志清,夏濟安 這樣論述: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   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大事件   白先勇(著名作家、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榮休教授:文學導師夏濟安夏志清,二人的書信集比美蘇軾蘇轍的詩歌往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摯動人。《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不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記載了當時的文藝思潮,二人的文學評語,啟人深思,彌足珍貴。   李歐梵(哈佛大學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特聘教授):夏氏兄弟的生活、學術、感情,都在書中完整呈現,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的各路人馬,也紛紛登

場。我做研究生時對他們「高山仰止」,如今讀來,不勝感慨。夏氏兄弟的心路歷程和學術奮鬥的甘苦,我感同身受。夏濟安先生的人文涵養和學術興趣,甚至他對於英文文體的執著,正是我追求的目標。夏濟安先生一輩子雄才大略未能施展,信中的很多真知灼見,值得我們認真對待,加以發揚。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他們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學,終於夏濟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腦溢血過世,橫跨十八年,從未間斷。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在歷史

惘惘的威脅下,夏氏兄弟以書信記錄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論文藝,饒有魏晉風雅,尤見手足真情。   《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五(1962-1965)》本卷最後一封信是編號663,夏志清1965年2月19日寫給長兄濟安的信。這封信寄到柏克萊時,夏濟安已撒手人寰,向這個令他迷戀的世界告別了。2月14日是美國的情人節,1965年的情人節,濟安沒有和心儀的女友在一起,而是孤獨地伏案寫信向弟弟述說感情受挫的困境。情人節過後,志清接到濟安同事蕭俊 先生的電話說濟安倒在辦公室,已送醫院。志清即刻從紐約飛柏克萊,趕到醫院時,濟安昏迷不醒,不久告別人間,時為1965年2月23日,享年四十九歲。志清把哥哥安葬在附近落日

墓園(Sunset Cemetery)後,於2月30日飛返紐約,也帶回來濟安的遺物。其中包括濟安的兩本日記和志清給他的信件,最讓志清感動的是濟安對心儀女子的癡情及對弟弟的關愛。兄弟二人自1947年分離,歷經戰亂,濟安把弟弟給他的信連信封,從北京到上海,經香港、臺灣,到美國,都帶在身邊。同樣的,志清也把哥哥的信,從紐黑文(New Haven),到安娜堡(Ann Arbor, Michigan),經奧斯汀(Austin, Texas),波茨坦(Potsdam, New York)到紐約,也都帶在身邊,為節省空間,志清往往丟棄信封,僅保存了信件本身。志清一直想把濟安的日記和他們兄弟的通信公諸於世。

  夏濟安才華橫溢,想像豐富,無論談到任何議題,都有很多設想與意見。夏志清的信往往比濟安的短,報告家居生活,親友往來,讀書心得和影劇新聞。兄弟二人均醉心英美文學,愛看外國電影。五卷書信集完整收錄夏濟安、夏志清的往返互動,家國天下,為學論文,兄弟間的情誼,躍然紙上。  

依違於古今中外之間--林紓譯/著言情小說研究

為了解決西洋情人節詩詞的問題,作者劉雪真 這樣論述:

摘要  晚清面臨「千古之大變局」,社會文化變動的能量亦運作於兩性互動的領域,男女情愛在大變局中也產生複雜的轉變過程。西方情愛的觀念主要藉由翻譯言情小說進入中國,林紓為晚清重要的翻譯家,共譯一百八十幾部小說作品,言情為其大宗,尤其空前轟動的《巴黎茶花女遺事》及引發爭議的《迦茵小傳》,更激發了中國小說家寫情的熱忱。林譯言情小說在新舊糾葛、華洋傾軋的社會文化語境下,文本中出現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力量,且不斷地牽引拉扯,因而展現了特殊的寫情樣貌。林紓本人基於翻譯的經驗,言情主題在他的創作小說中也有許多迴響。本文即以林譯言

情小說及其自撰小說為焦點,探討中西情愛在翻譯小說中交滙的內涵、質素,是否產生關鍵性的影響。而林紓創作的小說剛好可以檢驗產生的變化。由林譯言情小說及創作作品的整體呈現,再加以評估林紓在中國小說寫情傳統的位置。  本文首先透過時代氛圍的考察,探索林譯小說的風行如何得益於時代環境因素,並確定林譯《茶花女》、《迦茵小傳》之所以撼動人心,「情」為重要的力量。而言情小說風潮的興起,雖夾雜商業因素,卻也由此拓展了寫情的空間,為傳統寫情帶來轉折的契機。其次對於林紓生命情調與文學經驗加以探究,以呈現他何以在近代翻譯文學的舞臺上大展身手,且為傳統寫情帶來了轉折契機的可能因素。再者溯及中西情愛各自不同的源頭與發展,

直到西方「現代性」的波濤東來,才開始有所交滙,交滙起點便是林譯言情小說。中國明清以來重情風尚的諸多元素,是林譯言情小說的接受土壤,而西方18世紀末以來普及於社會的浪漫愛,則是林譯言情諸作(原著大多是西方19世紀中晚期作品)蘊藏著的異質因素。最後針對文本的分析,透過勒菲弗爾(André Lefevere)的「重寫」(rewriting)觀念,發掘出林譯言情小說中,同時所呈現傳統與現代因子。接著探索林紓自撰小說中對於寫情波潮的回應 ,然後做出結論。  林譯小說背後是複雜的晚清民初的現實時空,林譯言情小說文本蘊藏著中西交融、新舊雜陳的寫情世界,它引發了複雜、矛盾而多樣的情感論述與寫情的反應。其中林

紓本身創作對寫情的反響,雖以因襲傳統的居多,但在小說中亦呈現了男女交往自由、婚姻自由等訊息,雖只跨出了一小步,但所有反應都可能成為向現代進展的一個動力。可以說,在寫情的中西交匯起點,林譯言情小說啟動了中國小說的寫情從傳統轉型至現代的進程,翻譯文本中的傳統與現代之各種元素,有如撒下的種子,等待時機發芽、成長、蛻變。

《天河配》詞彙研究

為了解決西洋情人節詩詞的問題,作者陳宜青 這樣論述:

一 田野調查小倩歌仔戲團,而得歌仔戲劇本《天河配》作其中詞彙的研究。 二 劇本介紹 。 三 以語言學中的「句法、詞義場理論」來探析劇中詞彙: 劇中彈性變化的七字句式,是由文白揉合、雅俗兼顧的單音節詞、雙音節詞、三音節詞、四音節詞組成。 劇中詞義場的核心義是「情」,向外延伸為:愛情、親情、手足之情、同情 ...,從而組成一個有情世界。 四 從劇中詞彙呈顯台灣農業社會中的常民生活,以及追求雅俗平衡的生活品質。 五 期許本研究有助於歌仔戲劇本的創作,及口語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