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人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鄒族人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信得寫的 【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8鄒族:復仇的山豬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08年現住原住民人口數按性別、原住民身分及族別分也說明:原住民身分別、區域別、性別、總計、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魯凱族、卑南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 ...

國立臺南大學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碩士班 戴文鋒所指導 汪朝麗的 鄒語書面化之演進與族語教育之探討 (2019),提出鄒族人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鄒語、族語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 施富金所指導 陳安妮的 台灣阿里山鄒族善終概念之初探:困境、需求與期望 (2012),提出因為有 阿里山鄒族住民、原住民、社會權力結構、部落族人、傳統文化、神靈信仰、生死觀、喪葬儀式、善終、概念、困境、所需協助、建議與期望、背景因素、導向善終、預立醫療計畫、預立醫囑、靈魂、靈性安適、西方宗教、教會、探索性質性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鄒族人口的解答。

最後網站族群簡介 - 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則補充:... 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 ... 阿美族. 花蓮縣內人口數:52,807人. 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人口數統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鄒族人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8鄒族:復仇的山豬

為了解決鄒族人口的問題,作者鄭信得 這樣論述:

  鄒族知多少?   ‧玉山的鄒語發音為「八通關」,是天神居住聖地。   ‧知名的鄒族哲人、音樂家、文學家、教育家高一生,死於白色恐怖。   ‧美麗的湯蘭花、田麗、高慧君都是鄒族人   ‧世居阿里山,20多年來成功復育達娜伊谷溪生態   ‧父系社會,親屬組織清楚分為家族、世系與氏族三層次   ‧善終者兩手抱膝蹲踞坐葬於屋內近親寢室的地下      原住民尊重生命與天地的傳統,是綠色矽島台灣美妙的「原」動力。   過傳神生動的故事,搭配精緻彩繪的圖畫,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台灣的文化源頭!      鄒族神話與傳說      1.折箭之約:鄒族人口稀少原因之一   歷經洪水大難不死

的鄒族人,分成兩路(其中馬雅族往日本)發展,並折斷弓箭約定來日相見。現在的鄒族老人,看到容貌和體格都酷似的日本人,不禁想起帶著箭離去的馬雅族人…      2.復仇的山豬:鄒族人口稀少原因之二   喜歡鄒族美麗女子的山豬首領,幻化成英俊男子追求,卻遭情人的哥哥射死,引來山豬群滅村報復,造成鄒族人數銳減。因外出而逃過一劫的族人,以燒山方式報仇,從此,山豬的數量也大量減少了。        3.被遺忘的祭典:消失中的小社休史吉   之一:大社和小社獵人從特富野大社出發打獵,往往無法當天往返而必須住在來吉的狩獵屋,後來家人慢慢遷移過來,形成了小社。   之二:「荷美雅雅」節慶住在小社的族人每年定期一

起回到大社歡聚,凝聚族人情誼,稱為荷美雅雅。   之三:「休史吉」節慶:住在大社的族人每年定期前往小社會見親屬,稱為休史吉,但已因疏於延續而漸被族人所遺忘。 名人推薦   人與山海的約定   史英 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這本書不只保留了原住民的文化,更提供了不同族群的孩子彼此認識的機會,不同的價值觀可能會動搖孩子原來的想法,但動搖也是思辨的開始,而這珍貴的文化差異所可能激盪出來的反思與創新,正是台灣進步的重要動力。   吳密察 國史館館長   原住民神話不只是原住民族文學心靈的泉源,也是延伸台灣人民共同想像空間的資源。這本書將原住民神話配以精緻的圖畫,不但可讀性甚高,而且提供很多延

伸閱讀的資訊,誠為認識原住民文化的駿良入門書。   浦忠成 考試院考試委員   台灣的歷史是許多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共同締造,任何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內涵,都有值得去認識和學習的地方,本書介紹不同民族的生活經驗,是所有生活在台灣的人應該去接觸和了解的。   馬紹.阿紀 前公視原住民新聞雜誌主播   小學最愛的書叫做《雅美族的船》,第一次坐飛機,就去拜訪達悟族(舊稱雅美族)人的家。以前都是「國立編譯館」出版的書,現在有原住民作家和藝術家自己編寫的故事書,當然一定不能錯過。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立法委員   「沒有聽故事的童年最無趣。」從小我最渴望聽到祖母說部落的傳奇故事或歷史典故,到

現在還是非常嚮往說故事或者聽人家訴說部落的神話故事。相信這本原住民神話故事一定可以帶領你進入和祖先講話的石板屋子裡,要常讀它哦!   動力火車(尤秋興、顏志琳) 知名歌手   原住民鍾愛唱歌,喜歡跳舞,以歌舞和大自然心靈相通,用口耳相傳的故事留住智慧和文化。【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有最多原住民共同參與的圖畫故事書,寫出原住民生命動力,記錄台灣悠遠歷史,是獻給台灣孩子的最佳讀物。   張子樟 青少年文學閱讀推廣人   在升學主義依舊猖獗,電子媒介四處氾濫的年代裡,【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將是激發青少年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最佳觸媒。   陳郁秀 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有故事的民

族最美。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蘊含先人口耳相傳的生命智慧、人生體驗、祭典儀式,以及對宇宙奧秘的種種解讀,充滿哲理與想像。認識台灣,尋找「台灣的原動力」,就要先認識台灣最早的主人;本書精采好看,那是來自山與海的呼喚!   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院士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建立民族的根就是尊重他們的歷史與文化,讓每個小孩了解並能以此為傲。台灣原住民的青少年能夠擁有這套展現他們文化的書籍,絕對是這一代人必須給他們的禮物!   曾憲政 前高雄市教育局局長   就好像在閱讀每一個原住民族的自然臉譜,馳騁在豐富的想像,更驚喜於書中每一幅畫所展現的原創生命力。這本書可以讓孩子學習尊重不同生長環境下,不

同族群的生活形態,每一則都是對原住民的愛。   黃光男 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是非常適合青少年閱讀的讀物,藉由這本書認識原住民的文化、分享與學習不同族群間的生活智慧,進而重建台灣生命力與創造力。   黃榮村 高教評鑑中心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中、英對照圖畫書的出版,在全球共同關注大自然存續與維護生態環境的焦點上,有著深遠的意義,因為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台灣,並促進國際認識台灣多元的文化活力。   趙自強 如果兒童劇團團長   當這一代的孩子努力學習各種語言的同時,這本書用故事引領孩子的心,走向人文、走向歷史、走向尊重、走向和諧、走向

勇氣…。願歷史中的智慧與力量,陪伴每個孩子長大!   蔣竹君 前國語日報副社長兼總編輯   本書給青少年開啟一扇新的閱讀之窗。讀者從中更能體會尊重其他族群,學習分享不同的文化傳統、生活智慧。書後的六項專欄設計,讓讀者有反芻的思考空間,是真正的鄉土教材資源。   謝世忠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會理事長   原住民朋友藉由口傳連結祖先子孫的社群,大多能說能唱,記憶豐富,人生自然也就活潑。有文字傳統的朋友欣賞了代表台灣原動力的原住民傳說之後,想必也生羨慕之心吧!   懷劭.法努司 原舞者藝術總監   在聚會所內,神話與傳說是用「話」來「說」的,那種經驗已距離我好遠好遠了。現在

,不一樣的經驗,是用「畫」來「話」的,就是這本書,讓我感覺是這麼地貼近原鄉的生活——它不禁讓我開口大唱:Ho hai yan.ho wai ha hai ——我又回到聚會所了。   

鄒族人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鄒族:復仇的山豬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本書特色:
鄒族知多少?
‧玉山的鄒語發音為「八通關」,是天神居住聖地。
‧知名的鄒族哲人、音樂家、文學家、教育家高一生,死於白色恐怖。
‧美麗的湯蘭花、田麗、高慧君都是鄒族人
‧世居阿里山,20多年來成功復育達娜伊谷溪生態
‧父系社會,親屬組織清楚分為家族、世系與氏族三層次
‧善終者兩手抱膝蹲踞坐葬於屋內近親寢室的地下
    
鄒族神話與傳說
1.折箭之約:鄒族人口稀少原因之一
  歷經洪水大難不死的鄒族人,分成兩路(其中馬雅族往日本)發展,並折斷弓箭約定來日相見。現在的鄒族老人,看到容貌和體格都酷似的日本人,不禁想起帶著箭離去的馬雅族人…
  
2.復仇的山豬:鄒族人口稀少原因之二
  喜歡鄒族美麗女子的山豬首領,幻化成英俊男子追求,卻遭情人的哥哥射死,引來山豬群滅村報復,造成鄒族人數銳減。因外出而逃過一劫的族人,以燒山方式報仇,從此,山豬的數量也大量減少了。  
  
3.被遺忘的祭典:消失中的小社休史吉
  之一:大社和小社獵人從特富野大社出發打獵,往往無法當天往返而必須住在來吉的狩獵屋,後來家人慢慢遷移過來,形成了小社。
  之二:「荷美雅雅」節慶住在小社的族人每年定期一起回到大社歡聚,凝聚族人情誼,稱為荷美雅雅。
  之三:「休史吉」節慶:住在大社的族人每年定期前往小社會見親屬,稱為休史吉,但已因疏於延續而漸被族人所遺忘。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鄒語書面化之演進與族語教育之探討

為了解決鄒族人口的問題,作者汪朝麗 這樣論述:

本論文,是研究鄒族由口傳文化邁入族語文字書面化的歷程及族語教育的探討。 身為鄒族人,能流利的說鄒族唯獨口傳的母語,要感謝家中長輩們,在小的時能在家全都用母語說話溝通,既使長大後離家長期在外地都市就學就業與漢人社會生活,仍然不曾忘記自己鄒族母語,為了傳承,鄒語需創造書面文字化。 自1945年至1987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起的四十年間,方言全面壓抑期,學校為推行唯獨說國語(華語) 而全面禁止學生們說母語,在校說母語,被抓到得受各種方式的處分,例如掛「說方言」狗牌在全校早會全體前面罰站幾小時,另一個方法是手舉椅子罰跪幾小時或直到學生哭著說對不起,有的必須跑操場好幾圈,依年齡決定;或用竹棒挨打直

到流血,有的學生還被打得流血到他說對不起, 或跑操場幾圈,這個期間是本人親身經歷過在早會全校師生面前罰站但我很快地說說三次對不起,老師說我是”好孩子”, 但我內心真的很痛!因此種壓迫,全校鄒族學生都害怕說母語,鄒語就這樣開始漸漸地失落。 經過四、五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看見阿里山鄒族的孩子們跟年輕人,日常生活幾乎都不用鄒族母語溝通了,甚至無法與唯說母語的祖父母溝通了。因為學校的影響,國語(華語)變成家庭唯用的溝通語言,我們真是憂心,現代鄒族孩子們不會說母語,在不久的將來,鄒族母語將幾乎瀕臨消失!母語一 旦消失,我們鄒族的文化接著就會瀕臨瓦解,甚至滅族!依照政府的政策,一個原住民族群的認定,至少

需尚有20%的族人能說流利的族語,因此拯救及傳承鄒族母語是我們必須深思的嚴重問題。 1990年代,鄒族教會傳道盡力說母語,卻沒有鄒語聖經可讀,五位鄒族教會牧師傳道開始研究如何創造鄒語書面化可讓鄒族用鄒語讀聖經,我也傾向參與此項工作,為了把聖經翻譯成鄒語,我們必須先把鄒語書寫文字化,族人也必須學習書面文字才能讀鄒語聖經,五位牧師及我參與開始研討如何用羅馬文字符號,並為特殊發音創字。完成了鄒語書面文字拼音發音符號及書寫的鄒語樣本單詞,於2001年提供給原住民族委員會尋求支持與贊助,所幸原住民委員會研究發現羅馬拼音法最適合用於原住民族語言文字化的發音與書寫,也認同我們的作法,進而與教育部聯繫研究

,制定了台灣原住民使用羅馬拼音法,把原「族語口傳文化」進入到「族語文字書面化」,每一族群都能依各自的族語發音來調整書寫模式或創字。原民會及教育部也開始列入原住民族語言政策,於2005年制定了公告版,以羅馬拼音文字書面化為標準、用於編輯各原住民族群族語書籍、族語課本、族語著作、翻譯文學 等等的寫作,並開始把族語教學課程列入學校教學,我本人也加入教育部許多鄒語教學用書編輯的行列。本論文摘要,是研究鄒語由口傳文化邁入族語文字書面化的歷程與族語教育之探討,可以發現從獨立耕耘到集體合作的民族整合模式,在本族人士、政府機構、及教育學界的合作下,族語用羅馬拼音書面文字化的持續經營,成為民族語言發展的有利根基

,也期能有助於振興瀕臨消失的鄒族文化賴以保存的母語。 讓年輕帶一代的族人有族語書籍可用學習母語及教學用書,在學校安排族語教學,讓瀕臨消失的族群母語文化展露一線生機,在振興族語的同時,也讓鄒族母語能在年輕一代重新找回鄒族文化重心的族語傳承。

台灣阿里山鄒族善終概念之初探:困境、需求與期望

為了解決鄒族人口的問題,作者陳安妮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  2009年十大死因粗死亡率中,原住民較非原住民高出1.2倍,其中,阿里山鄒族人口僅存6, 840人,在十四族中為排名第九,在照護這樣高死亡率的少數民族,實需我們給予醫療關注及善終照護。善終是疾病末期照顧追求之主要目標,而對於善終有清楚的認識,則是提供善終照顧之起點。然而,台灣促進善終的困境,缺少系統性文獻的探討,台灣十四族原住民包括鄒族善終的相關研究,至今更不明朗。阿里山鄒族有著傳統神靈信仰、生死觀及宗教,並長期接受某區域教學醫院現代化醫療照護。此外,有關阿里山鄒族住民對善終的概念、困境、所需協助、對醫療團隊的建議與期望,以及如何結合區域教學醫院的醫療照護,至今仍所知有限,也是今

日醫療人員照護阿里山鄒族住民所面對的重要挑戰。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一、探討阿里山鄒族住民對善終的概念。二、探討達到阿里山鄒族住民善終的困境及所需協助。三、探討阿里山鄒族住民對醫療團隊如何協助其善終的建議與期望。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探索性質性研究,藉由台灣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協助認識阿里山鄒族住民,以立意取樣法收案。以半結構式訪談指引進行面對面深入訪談,每次訪談約50-120分鐘,內容再以質性內容分析法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結果  本研究共訪談18位個案,其中6位男性,12位女性。年齡介於28~78歲(mean + SD = 57.1 ± 15.1)。14位已婚、2為喪偶、1位再婚及1

位未婚。身體狀況只有3位自覺健康,其餘均有內外科相關疾病。其主要照顧者有11位為配偶,其他為兒子(n = 3),媳婦(n = 2),表哥(n = 1)、或姐姐(n = 1)。3位有大學/大專以上學歷。個人平均月收入方面,介於0~NT $ 60,000元(mean + SD = NT $27,194.4 + 17,760.0元)。宗教信仰方面,10位天主教、4位基督教、3位鄒族傳統信仰、1位無宗教信仰。  研究結果發現,阿里山鄒族住民對善終的概念主要內容包括:(一)靈魂得前往好歸所,靈性得到安適;(二)部落是我終生家,落葉一定要歸根;(三)使用結合鄒文化與自己宗教信仰的喪葬儀式;(四)有鄒族部落

的精神支持;(五)自我價值受部落族人肯定,擁有尊嚴;及(六)減少往生前身心靈與疾病痛苦。  善終的困境方面,可由四階段進行了解。在phase I的主要困境為:(1)缺乏維持健康、安全的生活型態(n = 16, 88.9%)、與(2)對文化禁忌缺乏嚴謹遵守(n = 10, 55.6%)。從phase I延伸到phase II的主要困境為:(1)缺乏家人完善溝通與照顧(n = 9, 50.0%)、與(2)缺乏完善山區醫療照護(n = 8, 44.4%)。從phase IV的主要困境為:族人哀傷過程難以療癒(n = 12, 66.7%)。從phase I延伸到phase III主要困境為:(1)對西

方現代化保健醫療知識不足(n = 17, 94.4%)、與(2)地理偏遠、交通極為不便(n = 14, 77.8%)。從pahse I延伸到phase IV的主要困境為:(1)經濟負荷過重(n = 11, 61.1%)、(2)個人價值不受部落族人肯定(n = 6, 33.3%)、與(3)病家對宗教信仰的信心度不足(n = 9, 50.0%)。  在所需協助方面,得知於phase I之主要需求為:族人健康狀況獲得監控(n = 6, 33.3%)。於phase II之主要需求為:延長生命的盼望(n = 9, 50.0%)。從phase I延伸到phase II之主要需求為:現代醫療知識的提供(n

= 12, 66.7%)。從phase I延伸到phase III之主要需求為:(1)更強化的山區醫療照護(n = 8, 44.4%)、與(2)更方便的山際間交通(n = 8, 44.4%)。從phase II延伸到phase IV之主要需求為:更完善的身心照顧(n = 14, 77.8%)。從phase I延伸到phase IV之主要需求為:(1)經濟負擔獲得協助(n = 11, 61.1%)、(2)敬虔宗教信仰的支持(n = 12, 66.7%)、與(3)找回在部落的尊嚴(n = 8, 44.4%)。  在建議與期望方面,得知瞭解、遵守鄒文化祭典及儀式(n = 8, 44.4%)的建議出現

在phase I。強化治療及健康知識(n = 8, 44.4%)的建議出現在從phase I延伸到phase II,而於phase IV又出現。(1)減低疾病疼痛(n = 8, 44.4%)、與(2)協助盡早預立醫囑、回家往生(n = 17, 94.4%)的建議出現在從phase II延伸到phase III。(1)提供道路阻斷時的交通資源(n = 8, 44.4%)、與(2)強化山區醫療照護及醫病關係(n = 7, 38.9%)的建議出現在從phase I延伸到phase III。(1)善用家族、部落力量幫助病家(n = 8, 44.4%)、與(2)提供專業心理輔導師(n = 7, 38.9

%)的建議出現在從phase II延伸到phase IV。最後,(1)減低經濟負荷(n = 12, 66.7%)、與(2)倚賴宗教獲靈性安適、導向善終(n = 8, 44.4%)的建議出現在從phase I延伸到phase IV。結論  有關阿里山鄒族住民對善終的概念,如何達到阿里山鄒族住民善終的困境、所需協助、以及對醫療團隊如何協助其善終的建議與期望,在本研究中首次較完整而深入的探討。本研究亦深入探討阿里山鄒族住民特有傳統社會結構、神靈信仰、宗教及生死觀,與其對善終之獨特概念。同時,亦針對促進阿里山鄒族住民善終,將有的困境、所需協助,提出具體建議。希能透將此研究結果,提供未來醫療團隊結合區域

教學醫院、社區機構及教會資源的努力,對在照顧鄒族等原住民朋友時,不論在病人平時或生命末期,能及早察覺通往善終道路的諸多困境,給予適時、適當的協助,促進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之五全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