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祝福的話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離別祝福的話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進發寫的 攝影‧詩I、II:心相合一(套組) 和彼得.博德曼的 輝耀之山:兩位如風少年的絕壁長征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英文祝福離職同事離職祝福語 - Tuguht也說明:同事離職祝福語英文_百度文庫. 同事離職祝福語英文為大家整理同事離職離開公司之后, 大家的離別祝福, 祝愿他記得在一起的奮斗日子,以及祝愿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取得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臉譜所出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王智弘所指導 王薇棻的 部落格網路書寫的自我療癒歷程敘說探究 (2009),提出離別祝福的話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我療癒、部落格、網路書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民間文學研究所 林素英所指導 黃佳蓉的 從閩南歌謠探討台灣早期的婦女婚姻生活 (2003),提出因為有 民間文學、台灣、婦女、歌謠、閩南、婚姻、早期的重點而找出了 離別祝福的話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年祝福語錄】50句新年快樂祝福祝賀英文(中英文對照 ...則補充:Wish you a Happy New Year 2021 in advance! 今天是今年,. 明天是明年,. 後天是將來。 祝福親朋好友:. 今年快樂!明年健康!將來幸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離別祝福的話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攝影‧詩I、II:心相合一(套組)

為了解決離別祝福的話英文的問題,作者曾進發 這樣論述:

  攝影‧詩:詩情攝意(五十歲,可以開始追夢了!)   我手寫我心   我心攝我影   山水、旅行、情感   一位攝影詩人的尋夢之旅     五十歲,可以開始追夢了!   獻給每位年過五十心懷年少時夢想的你   ★   書寫者之心,以詩作穿透思想靈魂   攝影師之眼,以鏡頭捕捉世界靈光   ———曾進發的影像與詩———   「詩」和「攝影」是陪伴我享受孤獨、享受生活的最佳生命伴侶!   ★   夜氣、櫻花、懸掛在山屋紗窗上彩色的飛蛾   星空、清風、水鴨在蘆葦叢中窸窸窣窣行走     唯有見證山水土地極致之美    方能寫下如此動人心弦詩作     詩人,在影像與詩中找到人生禪意   旅人

,在行路和旅途尋找生命韻味     山  水  情   七十二首富饒情感的琢磨文字   七十二幅靈氣逼人的山水風景     歌頌天地之美   見證世間有情      《攝影詩:詩情攝意》本書得獎記錄   2019 TIFA東京國際攝影賽【BOOK】類別金牌&類組第一名   2020 TIFA東京國際攝影賽【BOOK】類別金牌   2020 TIFA莫斯科國際攝影賽【BOOK】類別金牌   2020 PX3法國國際攝影賽【BOOK】類別金牌   2019 BIFA布達佩斯國際攝影賽【BOOK】類別金牌     《攝影‧詩II:從心出發,相由心生》   寫詩之心,以文穿透表相   運鏡之眼,以相鋪

展想像   心情詩   藉由「心」和「相」帶領我們開啟一段詩的旅程!      生活是一段跌宕的起承轉合   生命是一場美麗的雲淡風輕     知心,在詩與情中了悟人間有愛   觀相,在鏡頭與影像之間發現生活況味     本書收錄作者多年創作詩文共68篇,搭配68幅精選攝影作品,並首次收錄多幀國際攝影獎得獎作品:     02〈春風吹紅林初埤〉※這組照片榮獲:2019年TIFA 東京國際攝影賽銅牌   13〈離婚協議書〉※這張作品榮獲:2020年MIFA 莫斯科國際攝影賽婚紗類3面金牌(含類別冠軍)   2020 BIFA 布達佩斯國際攝影賽婚紗類 金牌   20〈婆婆媽媽的午後編織往事〉※這

組照片榮獲:IPA.PX3國際攝影賽銀牌   28〈合歡山上的南十字星〉※這張作品榮獲:2019年TIFA東京國際攝影賽 旅遊類 金牌   29〈吞雲吐霧〉※這張作品榮獲:2020年MIFA莫斯科國際攝影賽 銅牌 榮譽   30〈當愛真的已成往事〉※臺灣礦工系列組圖榮獲:2020年PX3法國國際攝影賽金牌暨類別冠軍   34〈閃電〉※這張《刀馬旦追焦》榮獲:中國 2021年華夏金牛獎金牛大獎榮譽    41〈即使世界僅僅剩下我們兩個〉※這張作品榮獲:2021年MIFA莫斯科國際攝影賽 婚紗類 金牌   42〈阿祖底咧車衫仔褲〉※這張作品榮獲:2021年MIFA莫斯科國際攝影賽 人物/文化類別

金牌   57〈情婦〉※本作品榮獲:2019年BIFA布達佩斯國際攝影賽 銀牌獎   67〈生命之樹〉※這組照片榮獲:2020年TIFA東京國際攝影賽 金牌與&TIFA東京賽「Top 5」評審團大獎;2019年MIFA莫斯科國際攝影賽 金牌   68〈戲夢人生〉※這張作品榮獲:2019年美國IPA攝影國際攝影賽(攝影界奧斯卡獎)建築類 金牌     p.116-117「銀河四超人」2016 07 04 攝於 合歡山主峰 瑪雅平台   ※這張作品榮獲:2019年 TIFA 東京國際攝影賽 風景類 金牌      p.72-73「冰川上的丹頂鶴」2020 02 15 攝於 日本 北海道 釧路市 音

羽橋   ※這張相片榮獲:新加坡國際攝影賽 6面金牌;亞洲百大攝影師比賽 第七名 佳績     p.162-163「礦工回憶錄」2019年-2020年共拍7次 攝於 新北市 平溪區 平溪礦業博物館   ※這系列相片榮獲:PX3法國國際攝影賽金牌與類別冠軍;IPA美國國際攝影賽 銀牌。其他 國際賽金牌 10多面  好評推薦     曾先生的生活閱歷,透過作品的呈現,展示出另一番風華,這是閱讀者額外的收穫,值得細細品味。──鄒景雯/《自由時報》總編輯     書中是集結一些生活紀錄拾影,靈光乍現的瞬間,即是獲得到國際攝影大賽中得大獎的優秀作品,對於他投注的心力,攝影實力及持續的創作力來說,讀者有

福了。  ──江哲和/台北攝影學會榮譽理事長     讀進發老師的詩和攝影,我處處都發現他在這些方面的表現和成就,讓人十分驚喜!他是勇於創新的。──林煥彰/詩人      本書則以風光為經,人文為緯,交織出一番天人合一的情境,更添一分沉穩與內斂。──徐添福/臺灣攝影學會榮譽理事長     作品中處處充滿鐵漢柔情的韻味,亦呼應「從心出發,相由心生」的創作精神。──徐耀昌/苗栗縣縣長

離別祝福的話英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終於要去英國當交換學生了!想跟你們分享這個小小的喜悅~其實我已經默默坐上飛機、默默抵達英國囉!因為不太喜歡道別的場面和離別的祝福,忍好幾天了才上傳這個報平安影片!!!也總結了一下在馬來西亞的這段日子,其實有好多感謝的話想說~ [[ 好啦雖然只是個小小報平安影片 還是要看到最後喔~ 還有記得要留言告訴我你想看到的主題 麻煩你們囉 非常感謝 :) ]]



* 每週一晚上8點固定更新+週五不固定更新
*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coffeeteajane
* 我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offeeTeaJane/
* 推薦不膩之你們有機會一定去看的演出💛 https://www.shenyunperformingarts.org/
* 這不是一個贊助影片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

部落格網路書寫的自我療癒歷程敘說探究

為了解決離別祝福的話英文的問題,作者王薇棻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個人在部落格網路書寫中的自我療癒經驗與歷程,以及部落格書寫、工具特性與網路團體互動經驗層面對於其歷程之助益與限制。本研究主要透過網路訪談四位成人前期與中期之部落格使用者,此四位受訪者分別面臨人際與家庭議題、感情分手、感情關係身份的掙扎、喪友之哀傷。採取敘說分析為研究方法,並運用「整體-內容」之方式呈現受訪者的自我療癒歷程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摘要如下:一、部落格網路書寫的自我療癒歷程:部落格網路書寫的自我療癒歷程中,個人首先經歷情緒層面的抒發宣洩、主體性的發聲以及身體放鬆等,繼而重新閱讀自身經驗,加入自我或他人的新觀點和重新詮釋,產生更深的自我覺察或正向意義的整合。他人的支持、認

同與見證也促進個人自我肯定。本研究也發現部落格網路書寫者從個人自我內在的療癒,進一步經歷到關係的療癒、修復與促進,最後也走向自我與關係的重建,幫助個人生活適應。二、部落格網路書寫對個人自我療癒的特殊性:公開之部落格網路書寫將個人的自我書寫拉到系統互動的層次,使系統的互動層面加入個人的心理療癒與調適中,也增加團體互動的幫助,例如引發重要他人對自己的瞭解與對話、緩衝衝突與提升關係等。此外,主體間的對話也能促進個人觀點轉化、支持肯定的回應與共同見證能提升自尊,閱讀他人部落格能擴大個人觀點、帶來普同感等。其他不同於傳統自我書寫的幫助,如部落格之工具特性能滿足個人的社會需求或社會意向行動,或是觸及某些個

人議題,例如公開與聯結性引發個人思考自我對他人眼光的在意、難以自我接納等議題。整體而言,本研究發現部落格網路書寫的團體互動中,出現人際觀察學習、普同感、人際支持和認同的療癒機制較為普遍,人際回饋與對話的經驗助益則變異性較大,而個人與部落格本身特性的互動經驗也不盡相同。三、部落格網路書寫具有類似自我書寫的療癒機制:例如促進充分和立即的情緒宣洩、自我賦權與自我控速、自我陪伴、促進自我回觀與重新詮釋、生命故事的整合等。四、部落格網路書寫與自我療癒歷程之關係:部落格網路書寫為具有輔助自我療癒的「工具」,書寫者仍為自我療癒的主體。再者,部落格網路書寫僅是幫助個人自我療癒的一部份,個人仍須社會資源或專業資

源的共同協助。不同的使用動機、發展歷程與個殊性都會帶來一些不同的療癒效果。五、部落格網路書寫對自我療癒的干擾或阻力:部落格的公開和聯結性可能破壞隱密性的效果,不過書寫者仍可以模糊人名、事件或另開部落格等方式因應。再者,網路社群團體不等於治療性團體,而且網路的生態系統中具有去抑制效應、退化行為等,讀者的負面回應與批評,對於個人反倒造成壓抑性的效果。其次,個人與網友難以具有較深的情感聯結和穩定的關係,有時網友的支持回應亦流於表淺,雖未必對於書寫者的造成干擾,但對個人內在療癒的助益亦不大。六、部落格網路書寫之限制與適用性:一般生活適應困擾者,屬於初級預防之範圍,可利用部落格網路書寫作為自助工具,例如

抒發情緒、塑造自我認同、人際學習、擴大視框、促進人際關係之用等。嚴重情緒困擾者,則較不適於利用部落格網路書寫進行自我療癒,治療師若使用部落格網路書寫作為輔助工具時,也需謹慎、適切或較結構性的引導。

輝耀之山:兩位如風少年的絕壁長征

為了解決離別祝福的話英文的問題,作者彼得.博德曼 這樣論述:

|詹偉雄 策畫・選書.導讀──臉譜出版2020年全新山岳文學書系meters 首波作品| 「《輝耀之山》是一本關於青春的山岳文學,或有可能,也是最迷人的山岳文學。」──詹偉雄 世界登山史上最傳奇雙人組合彼得‧博德曼(Peter Boardman)&喬.塔斯克(Joe Tasker) 生涯最具代表性、開啟人類登山新維度的一次攀登 影響世界山岳文學的先鋒名作,問世42年後中文世界首度出版 ▋兩位當時代最具盛名新銳登山家的首度攜手,登山史上傳奇搭檔的起點 1975年,時年25歲的彼得·博德曼(Peter Boardman)以最年輕的成員身分,跟隨克里斯.鮑寧頓的大型遠征隊前往聖母峰,成為

登頂並回返的四名倖存者之一,因而在登山界聲名大噪。而就在幾乎同時,喬·塔斯克(Joe Tasker)也以雙人輕裝方式攻克印度的都納吉里峰歷劫歸來。對彼得來說,與聖母峰超越百人的大型遠征相比,喬以雙人輕裝攻頂的冒險與不確定性更令他羨慕。沒想到,喬在返國後不久,就前來邀請彼得和他一起回到喜馬拉雅山區,攀登這座被稱為「輝耀之山」的強卡邦峰西壁。「這是我求之不得的攀登。」面對邀請,彼得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也以此開啟了這段往後成為登山史上傳奇的搭檔情誼。 ▋開啟當代攀登風格,促使登山從集體轉向個人主義的里程碑 「這個計畫太荒謬了。不過,如果你們真的付諸行動,我認為這將是世人在喜馬拉雅山區所做過最困難的

事情。」 在他們向英國著名登山家克里斯.鮑寧頓(Chris Bonington)說了他們預計要單獨兩個人輕裝攀登強卡邦峰西壁的計畫後,鮑寧頓如此回答。強卡邦峰這面幾近垂直、爬升高度達5520英尺,且充滿冰雪岩混合地形的花崗石牆,攀登的技術難度超越聖母峰,被認為是喜馬拉雅山區中最可怕、技術上也最具挑戰性的一座絕壁。在那時,大多數人都覺得要攀登強卡邦峰西壁根本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只有兩人的輕裝探險了。 面對這種高難度的岩壁,當時的主流攀登方式是有大隊人馬合作、投入大量資源,且背後常有國家支持的大型遠征隊(又稱「喜馬拉雅式攀登」);與之相比,僅以少數人輕裝方式進行的「阿爾卑斯式攀登」,因可攜帶的

裝備有限,亦無後援,因此難度倍增。但面對挑戰的誘惑,以及他心中希望讓自我認同與公眾認可達成一致的欲望,彼得接受了喬的邀約,一同前往那座險峻而美麗的高峰,最終成就了這場傳奇性的攀登,並為當代登山史奠定下了由集體主義轉向個人主義的關鍵轉變。 ▋將文學性、詩意與極度個人的感性帶入登山文學的先鋒名作 在彼得成功攀登強卡邦回返後親筆撰寫的這部作品,即完整記錄了整趟過程,從如何適應環境、整裝出發,到他們實際在強卡邦峰西壁40天孤立無援的攀登中,於技術與心境上所面臨的挑戰、兩人之間的交流與張力,以及途中各種錯綜複雜的時刻,直到最終登頂後的感悟,都於書中如實分享。這部作品與過往的登山文學不同之處在於,作者

拋開過往作品以技術、成就為主的描寫方式,而是以更具詩意、文學性的文字描繪他一路上的見聞,也誠實剖露他極度個人的感受與思考,因此更能使讀者在閱讀時身歷其境,感同身受。 在1978年出版後,這本書引起了廣大迴響,更於隔年獲得傳統得主是純文學英語作家(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波爾)的約翰.列威林.萊斯紀念獎(John Llewelyn Rhys Memorial Prize),成為開啟山岳文學此一文類的先鋒名作,傳頌至今不墜。 1982年5月,彼得與喬參加了鮑寧頓的聖母峰遠征隊,試圖首攀高難度的東北脊,卻在接近峰頂時雙雙消失身影,直到1992年,日俄遠征隊才發現了彼得的遺體。為了紀念兩人在

登山及山岳文學上的貢獻,他們的好友與家人於1983年創立了「博德曼.塔斯克山岳文學獎」(The Boardman Tasker Award for Mountain Literature),每年頒與當年度傑出的山岳自然文學、非文學作品,此一獎項逐漸建立起隆崇聲譽,也帶動山岳文學的新世代閱讀風潮。 【各界推薦】 吳懷晨(詩人、北藝大教授) 呂忠翰(世界公民兼探險家) 李明璁(作家、社會學者) 徐如林(《孤鷹行》台灣首本山岳文學作者) 張元植(台灣新生代登山家) 雪羊視界(知名登山部落客) 張星雯(艾格探險技術總監) 黃聲遠(田中央工作群主持建築師)   每每看到攀山的書,總是讓我興奮不已,

也因為我不斷在探險,走向高海拔對身體的極限,深刻面對生死離別的情緒,很能理解在這樣的過程以及實際環境下,人是如此渺小而努力想保持探險的價值,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對登山家來說,永遠有更困難的攀登難題正在尋求著答案。祝福那些不斷追求夢想而逝去的人們。 ──呂忠翰,世界公民兼探險家   如果說攀登聖母峰是有組織的作戰,那麼絕壁的攀登,則是人與山的競技場。   一座山可以有很多條登頂路線,選擇絕壁一向被視為英雄事蹟。   海拔高度6,864公尺的強卡巴峰,不以高度取勝,也不是未經登頂的處女峰,然而那直插入雲的尖銳山型、令人望而生畏的花崗岩西壁、吊掛於高海拔崖壁的露宿、揹負糧食裝備的重量……只有懷

抱熱情的二個年輕登山家敢於挑戰。   隨著作者文筆的生動描述,我與他們一起經歷從準備工作到攀登時的種種磨難,年輕時自己在高山稜脊上的小小身影也不時浮現在眼前。 ──徐如林,《孤鷹行》台灣首本山岳文學作者   好的登山文學,是普世性的。登山之所以有趣,之所以撼人心弦,絕不在那些外顯的技術行為。每天從哪走到哪、用什麼技術攀爬多困難的岩壁,並非攀登的重點。這些,只是內心活動的載體。攀登體驗的深刻之處,在於人將自身置入那極端的絕境之域,從而激發的思考、體悟,以及人我之間的互動。那些屬於人的故事,才是攀登跟世界的連結,也是這本書的迷人之處。 ──張元植,台灣新生代登山家   「要知道怎麼寫登山,那就

去看The Shining Mountain吧!」不只一次,在箭竹草原穿梭、迂迴在石壁與冷杉林間的休息空檔,詹偉雄大哥這樣對我說。於是這一面閃著薔薇金、鑲著藤壺的鯊魚背鰭,夕照下的強卡邦峰,就這麼進入了我的人生。   比起鹿野忠雄博物學精神的好奇與探索觀察,我讚嘆彼得・博得曼是位非虛構寫作高手;在二十六、七歲的年紀就將白描法練得淋漓盡致,讓你能在希斯洛機場和印度小巷中和他相遇,身歷其境一九七〇年代的高峰攀登,看見屏幕般潔白的強卡邦峰,還有他與隊友間的情感:依賴與摩擦、競爭與合作。比起英雄式的肯定,他細膩刻劃了人面對山的渺小、兩個心靈間的碰撞,還有登山家在挑戰未知時的痛苦磨難、精神世界與內在轉變

。   在這個三十一歲長眠聖母峰,卻留下不朽山岳鉅著的青年淺白好讀、幽默卻不失優雅的文字之間,或許你有機會看見現代登山文化,在後遠征時代之中,冰雪高峰攀登者所尋求的價值、開創性與精采的生命歷程。   「什麼?這傢伙居然跟我一樣,會為了省托運行李重量而穿雙重靴登機?」這是本讀起來很享受、輕鬆的書。它無疑是世界經典的山岳文學,但卻沒有名著的貴氣,反而更像是看著一位熟悉的朋友,和他可靠的夥伴一起到異地,不顧一切圓一個嚮往已久的夢。 ──雪羊視界,知名登山部落客   台灣的登山翻譯書籍很稀少,最耳熟能詳不外乎是《登山聖經》(The mountaineering)與《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舊版書名為《巔峰》)兩本書,前者為登山技術書籍,後者則為敘述一九九六年聖母峰山難的故事。而記述著彼得.博德曼及喬.塔斯克兩人攀登強卡邦峰西壁登頂的這本《輝耀之山》,則是繼《聖母峰之死》一書之後值得推薦的山岳文學。   攀登的過程除了自我技術與外在環境的抗衡之外,更存在著攀登者的反思與山岳的互動。《輝耀之山》一書也把這些登山迷人的要素闡述得相當動人,讀著讀著內心也跟著激動起來,猶如身歷攀登過程,想著我應該怎麼做呢?   如果你想要了解世界經典攀登史,《輝耀之山》是你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一。 ──張星雯,艾格探險技術總監 ──詹偉雄 策畫・選書.導讀──臉譜出版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現代人,也是登山的人;或者說——終究會去登山的人。 現代文明創造了城市,但也發掘了一條條的山徑,遠離城市而去。 現代人孤獨而行,直上雲際,在那孤高的山巔,他得以俯仰今昔,穿透人生迷惘。漫長的山徑,創造身體與心靈的無盡對話;危險的海拔,試探著攀行者的身手與決斷;所有的冒險,顛顛簸簸,讓天地與個人成為完滿、整全、雄渾的一體。 「要追逐天使,還是逃離惡魔?登山去吧!」山岳是最立體與抒情的自然,人們置身其中,遠離塵囂,模鑄自我,山上的遭遇一次次更新人生的視野,城市得以收斂爆發之氣,生活則有創造之心。十九世紀以來,現代人因登山而能敬天愛人,因登山而有博雅情懷,因登山而對未知永恆好奇。 離開地

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山岳文學的旨趣,可概分為由淺到深的三層:最基本,對歷程作一完整的報告與紀錄;進一步,能對登山者的內在動機與情感,給予有特色的描繪;最好的境界,則是能在山岳的壯美中沉澱思緒,指出那些深刻影響我們的事事物物——地理、歷史、星辰、神話與冰、雪、風、雲……。 登山文學帶給讀者的最大滿足,是智識、感官與精神的,興奮著去知道與明白事物,渴望企及那極限與極限後的未知世界。 這個書系陸續出版的書,每一本,都期望能帶你離開地面! ▍詹偉雄──策畫.選書.導讀 台大圖書館學系、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擔任過財經記者、廣告公司創意總監、文創產業創業

者,參與博客來網路書店與《數位時代》、《Shopping Design》、《Soul》、《Gigs》、《短篇小說》等多本雜誌之創辦,著有《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風格的技術》等書。退休後領略山岳與荒野之美,生活重心投注於山林走踏與感官意識史研究。2019年協助青年登山家張元植與呂忠翰攻頂世界第二高峰發起「K2 Project 8000 攀登計畫」,目前專職於文化與社會變遷研究、旅行、寫作。

從閩南歌謠探討台灣早期的婦女婚姻生活

為了解決離別祝福的話英文的問題,作者黃佳蓉 這樣論述:

本論文為「從閩南歌謠探討台灣早期的婦女婚姻生活」之研究,即已明確說明由「閩南歌謠」的角度來探討台灣早期婦女的生活歷程。可見本文以「歌謠」為研究的範圍,並以婦女的婚姻生活與生命型態為論述之重點。 本論文中所謂「婦女婚姻生活」,即廣泛的包含婦女婚前與婚後的生活歷程,並涵蓋風俗習慣以及婚禮儀俗……等議題。然而因為所指涉的範圍與涵蓋的層面廣大,故有加以確定指涉層面與意義之必要。因此,本文在章節的劃分上,主要以台灣早期社會的女性生活、婚前的戀愛生活、婚禮儀節與婚後生活四章為主體,明確的描述婦女的生命過程,而每一章節均以歌謠貫穿其所欲論述的主題。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

,各章重點如下: 第一章<緒論>,分別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材料,以及研究方法與限制。 第二章<從閩南歌謠看台灣早期社會的女性生活>,首先,以早期台灣的歷史角度切入相關婦女風俗的背景成因。由於台灣是為一移民的社會,移墾社會的眾多生活型態對早期民眾的觀念、生活均有深刻的影響。民眾在適應台地之生活時所養成的習慣,在經過時間的催化之後,則易轉化為社會上民眾普遍的風俗與認知。因此,在談及早期婦女生命的歷程時,就必須由這些相關的歷史背景與風俗成因來探討婦女在生活、觀念所受的影響,再進一步分析台灣早期社會中特殊婦女之生活型態。 第

三章<從閩南歌謠看台灣早期女性的婚戀生活>,由於人類是感情的動物,所有風俗、儀式的發生必然與人類情感的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婚姻正是男女情感具體表達的方式之一。一般而言,個體成熟的人為了追求生命的圓滿與延續,滿足生理、心理之需求,追求愛情實為自然的現象。因歌謠極具「抒情」的功用,於是庶民男女於在追求感情的過程中,由於情感之特殊與豐沛,便不時藉由歌謠的方式呈現個人戀情之感受,故吳瀛濤認為:凡屬男女愛戀言情之歌,皆屬之,包括:訴情、求愛、得戀、失戀、相逢、離別、懷念、哀怨、憎惡、遊樂、勸解、姻緣、盟誓等皆為情歌的範圍。而本章主要在於早期女性婚戀時的相關觀念之論述,因論及感情的議題,再者,從情歌內容

的描繪中亦可得知早期民眾對於愛情、婚姻的看法,因此本章多側重於「情歌」之歌謠資料作為立論之舉證。 第四章<從台灣閩南婚禮歌謠論婚姻的意義>,台灣閩南婚禮之儀節制度,實即承襲《文公家禮.婚禮》儀俗而來,並融合台灣當地的風俗色彩,呈現的婚禮深具台灣本土之特色。因此本章乃先針對《文公家禮.婚禮》與「台灣閩南婚禮」之婚禮相關儀俗,採取分析比較的方法,探求「台灣閩南婚禮」與《文公家禮.婚禮》中所有儀式的關聯性,並希望由「台灣閩南婚禮歌謠」與婚禮各相關儀式之連結中,進行儀式功能的探究。最後,再由婚禮歌謠內容意義的探析中,分析傳統國人對於婚姻的看法。 第五章<從閩南歌

謠看台灣早期女性的婚後生活>,本章著重於探討婦女婚後的生活。全章分別以「婚後生活」與「婚姻關係與家庭角色」作為本章的研究中心。由於傳統國人的子嗣觀念,以致早期婦女的婚姻生活,主要受到生育、養育問題的支配。因此,必先行分析早期傳統女性與生、育相關之議題,並經由古籍與醫學藥理的記載為佐證,再推求生、育問題對傳統婦女生活、生命之影響,並探析傳統民眾在家族繼承思維下對生命的重視。其次,本章亦由傳統婦女的角色扮演中,探討婦女與夫家家族成員的人際關係,因此,必須利用文獻資料的記載作為本章婦女角色立論的參考,並配合台閩歌謠中所呈現的意義,客觀的推論早期台灣婦女人際生活的真實面貌與心聲。

第六章<結論>,總結本文前五章的研究成果,並提出本文之前瞻與未來的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