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度調查英文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必買單品、推薦清單和精選懶人包

滿意度調查英文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趙國棟寫的 混合式教學與交互式視頻課件設計教程 和Muir Gray的 以實證為基礎的健康照護與公共衛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客戶滿意度調查表~英文書信 - 健康跟著走也說明:能否幫忙填"客戶滿意度調查表",希望您能持續對xxx批評指教. , 客户满意度调查表-英文版- 全英文版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外贸维护客户的必备工具之一,新手留着用客户了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高等教育出版社 和台灣愛思唯爾所出版 。

慈濟大學 護理學系碩士班 曹英所指導 劉明莉的 護理工作環境、職業倦怠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以東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 (2021),提出滿意度調查英文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職業倦怠、留任意願、中介效應、護理人員、工作環境。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 曾善美所指導 丁紹琪的 COVID-19 疫情下之馬來西亞音樂個別課遠距視訊教學調查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馬來西亞音樂教育、音樂個別課、音樂遠距視訊教學、新冠疫情的重點而找出了 滿意度調查英文版的解答。

最後網站問卷調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則補充:問卷調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漁業資訊網改版滿意度問卷調查表. *1. 中、英文版:您對本網站之整體風格及視覺設計滿意嗎? 相當滿意 滿意 尚可 不滿意 您的建議: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滿意度調查英文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混合式教學與交互式視頻課件設計教程

為了解決滿意度調查英文版的問題,作者趙國棟 這樣論述:

是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組織編寫的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指定教材之一,同時也是人文社科教育學規劃基金專案“高校混合式學習接受度、滿意度及應用策略研究”(10YJA880189)研究成果。《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指定教材:混合式教學與互動式視頻課件設計教程》共為9章,開篇為“導論”,主要探討網路時代教師職業所面臨的一系列機遇與挑戰,作者率先提出了“教學技術設計與開發能力”的概念,強調此對當今教學改革的重要性。第1章重點介紹了“混合式教學”的相關理論與實踐,提出“混合式教學的基本應用模式”和“技術結構方案”,並介紹了混合式教學在北京大學的應用和發展狀況。 第2~7章則是本書之核心內容,系統而全面地介紹了“互動

式視頻課件”的設計理念與技術實現方案,包括製作軟體介紹、設計流程等。然後,從動態交互素材、虛擬背景和互動視頻、動畫人物和合成語音,至各種素材的整合打包,再到通過網路教學平臺發佈,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循序漸進、由簡至繁的教學課件設計與製作過程。第8章以當前的熱點“大規模開放式網路課程”(MOOC)為例,對混合式教學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同時也就技術對教學過程的影響問題進行了分析。本書可作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師、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信息技術培訓教材,也可作為學科教師自學之用。同時,對於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本書也是一本可供選擇的參考書。 趙國棟 教育學博士,北京大學教育

學院教授,教育技術專業碩士生導師,Ed.D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副主任。曾歷任北京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副主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大學師範學院副院長(掛職),美國夏威夷東西方研究中心(EWC)和德國柏林自由大學(FU)訪問學者。 兼任全國高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文理科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開放式教育資源協會(CORE)專家組成員,教育部教育管理資訊中心課件評審專家組成員。研究興趣包括教育資訊化政策分析與評估(E-campus),學習科學與技術(E-Iearning),網路調查研究方法(OnlineResearch)。曾先後主持國家和省級課題10余項

,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3部:《網路調查研究方法概論》、《大學數位化校園與數位化學習紀實研究》、《教育資訊化國際比較研究》。 導論 網路時代教師職業所面臨的挑戰 第1章 混合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1.1 混合式教學概述 1.2 混合式教學的應用模式 1.3 關於混合式教學應用效果的研究 1.4 混合式學習案例:北大教學網 1.4.1 建設與發展歷程 1.4.2 應用與推廣策略 1.4.3 經驗總結及發展展望 第2章 互動式視頻課件的設計理念與技術 2.1 互動式視頻課件的技術結構與特點 2.2 互動式視頻課件的類型 2.3 案例展示:互動式網路視頻書件 2.

3.1 互動式視頻書件的概念與內容 2.3.2 互動式視頻書件的技術結構 2.4 互動式視頻課件的製作軟體 2.4.1 軟體工具 2.4.2 硬體工具 2.5 互動式視頻課件的設計流程 2.5.1 互動式視頻課件設計 2.5.2 互動式視頻課件開發 2.5.3 互動式視頻課件發佈 第3章 動態交互素材的設計與開發 3.1 強大的範本式動態交互製作軟體——Raptivity 3.1.1 Raptivity軟體安裝 3.1.2 Raptivity基本操作流程 3.1.3 Raptivity操作介面及使用過程 3.1.4 Raptivity設計案例 3.2 簡單實用的課件製作套件——Articul

ate Studio 09 3.2.1 Articulate Studio 09下載和安裝 3.2.2 Articulate Studio操作方法和流程 3.2.3 Articulate Studio設計案例 3.3 科研好助手——網路調查工具LimeSurvey 3.3.1 LimeSurvey下載和安裝 3.3.2 LimeSurvey功能及操作流程 3.3.3 網路問卷設計方法 3.3.4 網路問卷功能操作 3.3.5 網路調查實施與管理 3.3.6 調查資料整理與統計 第4章 虛擬背景及互動視頻製作 4.1 操作簡便的虛擬演播平臺——Adobe Ultra CS3 4.1.1 Ado

be Ultra CS3下載與安裝 4.1.2 Adobe Ultra CS3介面及操作步驟 4.1.3 Adobe Ultra CS3設計案例 4.1.4 Adobe Ultra CS3視頻素材的拍攝方法 4.2 網路視頻課堂平臺——Adobe Connect 4.2.1 Adobe Connect操作介面及使用流程 4.2.2 Adobe Connect應用案例 4.2.3 Adobe Connect功能介紹 第5章 動畫人物與合成語音環境的設計 5.1 智慧化的語音合成軟體——InterPhonic 5.2 栩栩如生的動畫人物設計軟體——Character Builder 5.2.1

Character Builder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 5.2.2 Character Builder設計案例 第6章 多類型課件素材的設計與整合 6.1 素材元件的整合結構化發佈工具——Adobe Captivate 6.2 Adobe Captivate 4.0中文版 6.2.1 基本功能 6.2.2 操作方法詳解 6.3 Adobe Captivate 6.0英文版 6.3.1 新功能介紹 6.3.2 操作流程 6.3.3 操作方法 6.3.4 專案框架設計 6.3.5 預覽和發佈 第7章 基於CMS的混合式教學技術平臺 7.1 Blackboard對教與學的影響研究 7.1.1 Bl

ackboard對教師的影響 7.1.2 Blackboard對學生的影響 7.2 Blackboard功能概述 7.3 在Blackboard 9.1 上發佈互動式視頻課件 7.3.1 創建自己的混合式教學課程網站 7.3.2 上傳與發佈互動式視頻課件 7.3.3 基於課程網站的混合式教學應用模式 第8章 混合式教學的發展前景探討 8.1 高校混合式教學的新形式——MOOC課程 8.1.1 MOOC概述 8.1.2 MOOC特點分析 8.1.3 MOOC給大學教學帶來的變化 8.2 關於技術對教學過程影響的思考 參考文獻

護理工作環境、職業倦怠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以東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滿意度調查英文版的問題,作者劉明莉 這樣論述:

背景護理人員的工作投入和留任意願,是攸關醫療與照護品質頗為關鍵的議題,眾所周知,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會影響護理服務的品質和病人的照護成效,但是有關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對其留任意願的影響則所知甚少。本研究乃在探討台灣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環境的感受程度,並進一步分析工作環境在職業倦怠和留任意願之間的中介效應。方法本研究採描述性、相關性研究設計,於台灣地區相對偏鄉的一所基督教醫院進行401位護理人員的問卷調查,最後有效問卷共376位(回收率達93.8%);本研究測量工具包括:人口學問卷,31題、Likert 四點尺度之護理工作環境量表(Practice Environment Scale of Nurs

ing Work Index; PES-NWI; PES-NWI),22題、Likert七點尺度之職業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it Inventory;MBI),與6題、Likert五點尺度之留任意願量表(Intent-to-Stay Scale; ITS);收案期間自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本研究資料將呈現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包括: t檢定、變異數分析、多元變異羅吉斯迴歸分析等);本研究變項也採用PROCESS模型4及拔靴法(bootstrapping method; N = 5,000)進行中介效應的檢驗,信賴區間設95%。結果本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 34.3 歲

(SD = 8.1),護理工作環境量表(PES-NWI)平均得分為 96.8 ± 12.3,職業倦量表(MBI)平均得分為 43.5 ± 23.1;約有1/3(30.5%)的受訪者不確定是否繼續留任(ITS),其中3.3%的受訪者預計離職。約有1/3(30.3%)的受訪者呈現高度情緒耗竭。受訪者中從事護理工作年資較短、孩子較少或在內(和/或外)科病房和急重症單位工作者,職業倦怠的程度較高。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與留任意願呈顯著負相關(β = -0.088,p < 0.001),而護理工作環境的感受程度對職業倦怠和留任意願之間具有顯著的中介效應(β = 0.078,p < 0.001)。結論和影響本

研究與其他研究相比,受訪者於護理工作環境量表(PES-NWI)以及職業倦怠量表(MBI)有較高的得分,雖然受訪者較高的職業倦怠有較低的留任意願,但對於工作環境的感受良劣會改變兩者之間的關係。因此,創造正向的護理工作環境,能降低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以及流失率的發生;於臨床實務中聚焦於合作氛圍及心理賦能的焦點性措施與支持,可以提升工作品質,而定期的人力調查可監測員工的幸福感,且提供匿名的發聲管道應可用來衡量介入措施的效果。

以實證為基礎的健康照護與公共衛生

為了解決滿意度調查英文版的問題,作者Muir Gray 這樣論述:

台灣實證建康照護的重要里程碑!   這本書是為了所有想瞭解該如何為病患族群或地區人口制定健康照護決策的人所寫的,本書的第一版和第二版均獲得高度評價,經過大幅修改與校正後,如今推出全新第三版。   《以實證為基礎的健康照護與公共衛生》的內容,在探討可如何將實證結果運用在一般大眾(而非單一病患)的健康政策與管理決策上,它強調的是科學的應用,而不是倚賴各種意見或揣測。   而全新第三版,著重闡述在面對經濟壓力時,如何做出理性的健康照護決定,而且不只是解釋該如何測量,更著眼於該如何改善結果的品質。 先前二版的相關評論:   「對於可提供各類已出版文章系統性回顧的二級期刊與資料庫,做了精闢的描述…名副其

實的URL寶庫…毫不吝嗇地分享極多資訊!」   JAMA   「令人目不轉睛、屏氣凝神、甚至充滿夢想的橫掃了整個領域…」   Health Service Journal 作者簡介 Muir Gray   Kt, CBE, DSc, MD, Director, National Knowledge Service, NHS; NHS Chief Knowledge Officer; Professor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Nuffield Department of Surgery, University of Oxford; Director, Better V

alue Healthcare Ltd, UK 審閱者簡介 楊宗翰   壢新醫院 過敏免疫風濕科 主治醫師 紀景琪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 皮膚科 主任 莊情惠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 護理部 護理長 譯者簡介 楊瑞祺   專業譯者 緒論:健康照護困境的全球化與出路 1 共同的困境:共同的出路 2 貧窮國家的困境與出路 3 實證健康照護的先決條件 5 美國與其他已開發地區 5 第1章:實證衛生服務 11 1.1 實證健康照護:以科學方法進行衛生服務管理 11 1.2 決策的重要性 12 1.3 決策的要素:證據、價值觀、資源與需求 13 1.4 實證決策 13 1.5 定義實證健康照護的範圍 1

7 1.6 釋放實證健康照護的潛能 23 1.7 在健康照護系統中實踐實證決策的策略性作法 23 1.8 健康照護在改善健康方面的侷限 33 1.9 實證與其他知識的類型 36 1.9 實證與其他知識的類型 37 1.10 理性與感性 38 第2章:「把對的事情做對」 41 2.1 實證健康照護需求不斷增加 41 2.2 實證健康照護的演進 44 2.3 健康照護資源分配的決策規則 48 2.4 健康照護的貨幣價值 50 2.5 衛生服務管理的新理念 52 2.6 科學對臨床應用與健康照護成本的影響 62 2.7 衛生服務的責任歸屬 64 2.8 健康照護產業與實證決策 65 第3章

:衛生服務決策 67 3.1 壓力下的決策制定 67 3.2 治療處置與預防處置 69 3.3 醫學檢驗 74 3.4 醫學篩檢 90 3.5 衛生政策 101 第4章:尋找高品質的證據 109 4.1 尋找證據時的難題 109 4.2 獨立處理的能力 119 4.3 二十一世紀的知識服務 121 第5章:評估研究的品質 125 5.1 何謂研究? 125 5.2 選擇適當的研究方法 129 5.3 系統性回顧 129 5.4 隨機對照試驗 140 5.5 病例對照研究 154 5.6 世代研究 157 5.7 前後對照研究 162 5.8 時序中斷試驗 165 5.9 調查 1

68 5.10 質性研究 170 5.11 決策分析 173 第6章:評估研究的結果 181 6.1 關於研究結果的五個關鍵問題 181 6.2 測量結果 187 6.3 公平性 189 6.4 效能 192 6.5 安全性 201 6.6 病人滿意度與病人的照護經驗 207 6.7 成本效能 213 6.8 品質 221 6.9 適當性 231 第7章:實證衛生服務管理 247 7.1 創造組織實證決策的大環境 247 7.2 文化 252 7.3 系統 254 7.4 變革管理 265 7.5 實證基層醫療 267 7.6 以實證為根據的健康照護支付或委託 271 7.7 優先順序的倫

理標準 288 7.8 實證政策制定 290 7.9 實證訴訟 295 第8章:以實證為基礎的公共健康 303 8.1 公共衛生的發展與實證基礎的演變 304 8.2 建立公共衛生實證基礎的系統性回顧 319 8.3 以折衷方法處理公共衛生實證基礎的必要性 322 8.4 公共衛生決策的基礎 325 8.4 21世紀的公共衛生應用:以知識為基礎的公共衛生 327 第9章:發展個人技能 333 9.1 發展實證應用技能 333 9.2 學習方法 334 9.3 實證應用的教導與學習 341 9.4 實證應用的五個步驟 342 9.5 能力與技巧並進 352 9.6 實證應用技能的個案研究 352

9.7 資源 356 第10章:實證臨床應用 361 10.1 臨床決策 361 10.2 與病人溝通 363 10.3 促進實證病人選擇 367 10.4 了解實證臨床應用 370 10.5 處理病人的焦慮 388 10.6 處理治療限制所產生的衝突 389 後記:二十一世紀的實證健康照護 391 實證、經濟、倫理 391 價值觀勝過證據 392 做得越好,感覺越糟 393 醫學的現代化 394 後現代醫學 395 後現代臨床應用 397 回到未來:二十一世紀的健康照護 399 結論 403 索引 405 本書是專為病患族群與一般大眾決策者而撰寫。整體而言,寫作目的有二個層面:  1

.提升衛生服務決策者的能力  2.增加衛生服務決策者以科學方式制定決策的動機   然而,反對此種科學方式的人卻將之解讀為「傲慢、誘惑人心、充滿爭議」。   我必須承認,選擇「實證醫學」和「以實證為基礎的健康照護」這些字眼一部份是為了吸引目光;不過實際參與這項發展的我們都有清楚的證據顯示:   研究結果未能迅速且系統性地付諸實踐,這是因為決策是根據價值、資源、證據三個因素隨機選取調配而成。   在這些因素中,決策者並不清楚哪些因素引導他們下決定,也不知道哪些因素最重要。   身為實證方法的擁護者,我們在描述實證方法的發展時未必比過去的解釋更為清楚,一部份是因為這個概念一直不斷演進。這或許也是某個

工作族群有較多批判的原因1–3,而其他許多人則受益於這些觀念。 本書提倡的方法強調必須把邏輯套用至:  健康照護問題的分析  衛生改善方式的確認與評估  提供病患或大眾衛生照護的決策制定   這種以實證為基礎的決策方法一般會被冠上幾種名稱,如簡化法或實證哲學,無論如何,支持這項理論的人認為這是提供現代健康照護時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樣地,我們也認為實證醫學是二十一世紀臨床診療的必要方法。   在二十世紀末之前,衛生服務管理一直在生產力與品質等焦點上打轉,卻未曾幫助實證政策的發展,也未曾促進研究知識的應用,進而改善健康照護的效能、安全性、接受度與成本效能。如今,人們已更加普遍地體會到衛生服務與臨床診

療決策必須奠基在實證之上,使各種經由研究所取得的知識可獲得運用,提升病患與大眾的健康水準。 推薦序   值此二代健保甫定案,國內正開始討論健保第三波改革之時,Elsevier 出版社讓本書問市,來得正是時侯,這是我們在討論如何合理分配健保資源時,所不可或缺的決策方法學參考書。國內醫療體系仍然存在著無效醫療,資源的分配亦未盡完善,未來在針對疾病用藥訂出診療指引,需要有實證健康照護的研究及邏輯以做為發展的基礎。   本書的作者Muir Gray爵士文筆生動,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引領讀者以哲學的高度,審度醫療實務之決策,其科學著作饒富文學風格。國內第一本Muir Gray的中文書,是由郭耿南教授於2

007年所編譯的實證醫學醫療照護決策(Evidence-based decision making in health care),可以說是本書的前身。Sir Muir Gray在2009年發行本書英文版,更把實證醫學的眼界,拓展到整個族群的健康照護促進,將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原本用來照顧個別病患的決策技能,應用在公共衛生的領域。實證醫學於1992年由EBM Working Group的數十位教授正式提出,此後EBM這個名詞才廣為流傳。在過去將近20年時間裡,在考科藍合作組織(Cochrane Collaboration)的推展下,系統性回顧的架構

及方法學逐漸完備,但是對於已經完成的知識,如何擴散到社會裡,以促進醫療品質的改善,則仍然有待更多的研究。緣此,在一群創始會員(含澳洲Paul Glasziou教授以及國內台北醫學大學郭耿南教授)的籌措之下,國際實證健康照護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vidence-based Health Care, ISEHC) 已經成立,並將於2012年舉辦第一次國際年會,2013年國際年會亦有望落腳台灣,ISEHC的成立,可以說是正式開啟實證健康照護及公共衛生決策的新世紀。   本書中文版發行,是台灣實證健康照護重要的里程碑。這本書適合健康照護學者,政策制定者,研究生,以

及關心健康照護決策之大眾來閱讀,希望未來台灣能成功打造以實證為基礎的健康照護系統,並成為全世界醫療體系的楷模。 陳杰峰臺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實證醫學中心主任

COVID-19 疫情下之馬來西亞音樂個別課遠距視訊教學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滿意度調查英文版的問題,作者丁紹琪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究COVID-19疫情下馬來西亞音樂個別課老師使用遠距視訊教學與學生使用遠距視訊學習的現況與滿意度。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2021年疫情期間馬來西亞參與音樂個別課遠距視訊教學的97位教師與160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研究者自編之線上Google表單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填答。問卷所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獨立樣本t檢定作為統計分析。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多數師生使用Zoom與Google Meet作為教學工具;音樂課程時間介於45至60分鐘。茲將主要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在音樂教師方面(一)整體而言,馬來西亞音樂個別課教師對使用遠距視訊教學之滿意度屬中等程度,其中對「

課程與師生互動方面」之滿意度高於「系統與教學方面」。(二)不同「年齡」、「遠距教學經驗」、「遠距教學收費」、「教學年資」與「音樂課程時間」之馬來西亞音 樂個別課教師在使用遠距視訊教學之滿意度達顯著差異。(三)Covid-19疫情下,88.7% 的馬來西亞音樂個別課教師會鼓勵學生參加線上考試。疫情結束後,53.6%的教師「會」持續進行線上教學。(四)在「系統與教學方面」,教師遇到最大的困難為網路頻寬不穩定、視訊教學常出現斷網情況、音樂演奏時會出現網路延遲的問題;在「課程與師生互動方面」,教師遇到最大困難為需要多花時間備課、無法即時肢體接觸示範教學等。(五)在「系統與教學方面」,教師「建議」家長與

學生需瞭解遠距視訊課如何操作;在「課程與師生互動方面」,教師「建議」可依照學生進度調整遠距課程的內容,課後給予即時的溝通。二、在學生方面(一)整體而言,馬來西亞音樂個別課學生在使用遠距視訊學習之滿意度屬偏高程度,其中對「課程與師生互動方面」之滿意度高於「系統與教學方面」。(二)不同「性別」、「居住地區」、「遠距學習經驗」與「音樂課程時間」之馬來西亞音樂個別課學生在使用遠距視訊學習之滿意度達顯著差異。(三)Covid-19疫情下,70.6 % 的馬來西亞音樂個別課學生沒有過參加線上考試。疫情結束後,76.3% 的學生「不會」持續使用線上音樂個別課作為學習方式。(四)在「系統與教學方面」,學生遇到

最大的困難為網路頻寬不穩定、視訊學習常出現斷網情況,師生同時演奏會出現網路延遲的問題;在「課程與師生互動方面」,學生遇到最大困難為未知因素常導致上課時間不足、無法即時肢體接觸示範等。(五)在「系統與教學方面」,學生「建議」在無經費壓力下,音樂教室或校方及政府可以提供免費的寬頻網路、教師可錄製音樂片段讓學生作為課後複習;在「課程與師生互動方面」,學生「建議」可依照進度調整遠距課程的內容、課後給予即時的溝通。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分別對音樂教師、家長與學生、國家與音樂機構與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作為未來音樂遠距視訊教學之參考。